猜你想搜
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
商标代理
知识产权
专利申请流程
商标分类
发明专利申请
怎么申请专利
如何申请专利
专利侵权
专利申请费用
专利代理
知识产权代理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专利转让
商标注册申请
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
专利申请网
专利产品
专利网
商标申请
外观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代理
商标注册
PCT申请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查询
商标注册流程
商标侵权
申请商标
商标注册费用
商标注册代理
专利检索
商标申请流程
商标注册公司
中国商标
商标
商标注册网
商标注册流程及费用
中国商标注册网
商标网
发明专利
商标转让
专利申请公司
外观专利
专利权
专利申请流程及费用
美国专利申请
欧洲专利局
PCT专利申请
发明专利申请流程
知识产权保护
外观设计专利,外观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版权登记流程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软件著作权登记
外观专利名称
作品著作权登记
咨询热线
182-1095-870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7号
电话:182-1095-8705
邮箱:2101183472@qq.com
电话:182-1095-8705
邮箱:2101183472@qq.com
日本汉方药有哪些专利,中成药天外有天,日本汉方启示录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4-05 23:41:08 浏览: 次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日本汉方药有哪些专利,中成药天外有天,日本汉方启示录。
日本汉方药有哪些专利,#中药专利# 兵临城下——以津村株式会社为例,分析日本汉方医药对我国中医药的启示
日本汉方医学(或称东洋医学)是基于我国中医学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的思想而形成的一套医学体系。
汉方医学的用药通常被称为汉方药,其以中医古方为基础,再经由日本医家的调整、改良而得。
虽然汉方医学和中医学同根同源,但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背景和主体文化不同,使得二者之间也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例如,原植物资源与品质差异、基源或用药部位差异、药品生产及质控差异、用药剂量差异、知识产权保护差异等)[1],不可一概而论。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汉方药厂目前约有200家,汉方药制剂多达2000多种。
将近九成的日本医生会选择开具汉方药处方。
在日本6万多家药店中,80%以上都经营汉方制剂。
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上都能看到汉方药的身影。
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将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以上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日益火爆,越来越多的国人纷纷涌入日本,其中不乏汉方药的代购者们,他们不仅将产品带回国内,更是把概念普及到全国各地,掀起一轮追捧汉方药的热潮。
与我国中医药在国际认可度及市场占有率方面的窘境相比,日本汉方药无疑是相对成功的,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1、从国家层面上给予管控,有利于使汉方药规范化、标准化:
日本对于汉方药的审批主要基于1975年出版的《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准》(简称《基准》),市售所有汉方制剂的处方均须来源于此。
随后,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JKMA)于1989年又制定了《医疗用汉方浸膏制剂的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基准》(简称《汉方GMP》),成为日本汉方制剂生产实施的标准。
反观国内,直至2018年才整理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长期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制约了中医药的快速发展。
2、先进的生产和质控技术提高了汉方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
目前,汉方药的生产和质控几乎已全部实现自动化,企业内部一般不再设置专职的质控部门,而由生产(或工艺)部门兼任。
汉方药生产企业非常重视汉方药制剂的品质,不仅细究成分、含量、规格等理化检测标准,还不断探求能够保证药品有效性的生物评价标准。
相比而言,中药制剂则缺乏完善的生产质量标准和品质管控标准,极易造成药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3、日本高度重视针对汉方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日本于1885年正式建立专利制度。
早期仅保护药品的制备方法,直至1976年才对药品本身给予专利保护。
日本对药品的专利保护包括化学物质、化学物质的医药用途、药用化学物质的制备方法、药品的外观设计、制药机械、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生物制品、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组方(但只限于《基准》中的210个汉方),不保护以原药用植物为原料的中药复方[2]。
通过围绕核心技术构建专利网、注重科研投入、促进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的形成、重视海外专利布局、鼓励专利技术实施转化等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汉方药生产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日本津村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津村”)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汉方制药企业,1893年津村顺天堂(Tsumura Juntendo)创业开店,1988年更名为津村株式会社(Tsumura & Co。)并沿用至今。
2018年公司财报显示,全年净销售额约为1200亿日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营业利润约为185亿日元(约合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6%,其中作为处方药使用的汉方药制剂的占比更高达95.3%[3]。
坐拥大建中汤、抑肝散、补中益气汤等十大畅销汉方药的津村不仅在日本国内市场一家独大,还积极开拓和巩固美国、欧洲、韩国、东南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市场。
兵法有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乃是行军作战的重中之中。
对于企业而言,商场如战场,如果将产品和市场视为兵马的话,则应将专利视为粮草辎重。
以下将重点分析津村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专利申请和布局的情况,以期能够给国内中药产品(包括生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等)生产企业在进行海外专利申请和布局时提供一些帮助。
截至2018年12月,笔者利用北京合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incoPat数据库,分别以“申请人”作为检索字段,以“tsumura”作为检索词,以“CNIPA”作为受理局进行检索,剔除“津村三百次”等不相关结果之后,共检出专利(申请)101篇。
1、申请趋势分析:
如图1所示,津村在中国申请专利大致分为3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93-1999):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日本国内的科技经济出现大腾飞,企业纷纷转守为攻,开始采取自主创新战略、基本专利战略和专利先行战略等一系列举措,进攻目标指向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
津村在积极申请日本本国专利的同时,也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专利布局。
津村在中国的第1件专利申请诞生于1993年,随后的几年大体以每年1件的申请频率有序推进,该阶段共计申请8件。
2)繁荣阶段(2000-2009):
随着汉方药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推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受众认可。
在市场的驱动和引导下,津村更加重视向在植物药领域内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进行专利布局。
2003年首次突破每年10件的申请量,本阶段内的年均申请量也达到6件以上。
3)下行阶段(2011年至今):
如上所述,由于针对汉方药的创新研发和专利申请均囿于《基准》中明确规定的210个古方,因此汉方药领域的专利空间是有限的。
在相关法律法规未作调整之前,围绕汉方药的创新研发很快就会进入下行调整期。
随着日本本国专利申请量的下降,津村也适应性地调整了海外布局的策略和进度。
除了2012年申请12件以外,本阶段内其它年份的申请量均在6件以下,本阶段内的年均申请量不到4件。
2、申请人情况分析:
如图2所示,津村在中国的专利申请绝大多数情况为单独申请,占比超过94%(该结果已将“津村顺天堂”和“津村株式会社”合并处理),只有不到6%为联合申请,其中与株式会社大石膏盛堂联合申请1件(1997年),与国立大学法人旭川医科大学联合申请1件(2008年),与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申请2件(2008年),与株式会社玛茨博联合申请2件(2014年)。
值得注意的是,津村不但与日本本国企业及高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同样积极寻求与国外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机会,特别是专利技术输出的目的国。
3、申请类型分析:
如图3所示,津村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将近八成为发明(该结果已将“发明申请”和“发明授权”合并处理),外观设计超过两成,但无实用新型。
上述结果也符合医药领域“重发明,轻外观,几乎与新型不相干”的类型分布特征。
4、技术构成分析:
如图4所示,分别统计发明专利(申请)的IPC主分类号和外观设计专利的LOC分类号后可知,津村的创新技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A01G1(园艺;蔬菜的栽培);例如,CN101080989A《猪苓的栽培方法》;
日本汉方药有哪些专利,中成药天外有天,日本汉方启示录
尽管中国有千年“国药”基础优势,“但中成药现代化方面,日本等多个国家都超越了我们”。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9年数据显示,在汉方出口额中,中国、瑞士、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是汉方出口占比最大的五个地区。
仅中、瑞、美三地出口金额就占比汉方出口总数的近80%。
对汉方制剂来说,量化为第一要义。
如果确实无法鉴定的,就需要实验数据加以证明,化学一致性使其通过药材的种植、来源以及古籍出处做出先期评估,而不是“我觉得是”,或“古书觉得是”就能采纳。
文|张羽岐 编辑|尹莉娜 制图|刘曦然 李紫雅 张羽岐 中药,正在成为整个医药产业最“火”的细分领域。
去年以来,包括《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在内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将中药股屡屡推上涨停潮。
国家医保谈判药物经济学测算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大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教授不久前在接受《财健道》专访时谈到,尽管中国有千年“国药”基础优势,“但中成药现代化方面,日本等多个国家都超越了我们”。
尤其在传统药物成分的技术提炼、标准化、安全性、方便性和依从性方面,值得国内学习。
在日本,一份补中益气汤,可以有14种,甚至几十种方子,针对不同的适应症,无论是药品用法,还是不良反应,详细程度可比西药。
在细分与详细之下,今天的汉方如果没有经过细致化、精细化的检验,是无法出现在日本的货架上和医疗机构中。
可是,中医药自公元5、6世纪被日本引入后,也一度经历混沌发展的黑暗时期。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般用汉方处方指南》的发布,以及紧随其后的GMP、临床检验,专利等制度的规范和医保扶持,才让中药在日本走上规范、合法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成为后来被广泛认可的的“汉方药”。
反观中国,尽管康莱特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复方丹参滴丸、扶正化淤片、桂枝茯苓胶囊相继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但目前获批的植物药没有一款是国内所产。
而1998年,天士力 (600535。SH) 的复方丹参滴丸正式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FDA的I期临床研究 (IND) 申请,20余年过去,这一流程尚停留在临床III期阶段。
天士力出海20年,仍未结得果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了解日本汉方的正本崛起之路,即以史为鉴,厘清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局方向。
当我们从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迈进,政策、市场都来了,颁布与落地能否同频共振,我们与日本又能否“同工同曲”?或许可以先一睹汉方的过去与未来。
01 历史的天空:
“斩断手脚”VS重燃的汉方制剂 20世纪70年代,《一般用汉方处方指南》出世,几近绝迹80余年的日本汉方制剂重回“合法”地位。
294种常用处方, 148种医用汉方制剂是更迭后的最新数据。
汉方一度式微,与明治维新直接相关。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黑船开国”,打开了日本现代化的大门。
15年后,明治维新启幕,日本全面西化,由传统转身,拥抱现代文明,西医为中心的医疗制度确立。
到19世纪末,汉方医学几乎被全面禁止,濒临灭绝。
本来,日本传统医学的分类中有自欧洲传来的“兰方” (由荷兰医学引入) 、独有“和方” (本土) 和早在5、6世纪就渐进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中药方,即“汉方”。
当然,即便汉方与中医药一体同源,向其他古有的技术一样自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但当分化到不同的国家,特色分野逐渐显著。
江户时代中期,古方派出现,成为今日日本汉方的开端,也使“汉方”临床医学得以发展。
然而延续并非那么容易,古方派的极端,重建、杂糅 (兰方) 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反思学派争斗和临床有效性到底何为第一位? 事实证明,临床的有效性才是重要的,这一点在后来对汉方制剂的临床检验中也再次佐证。
汉方制剂载于历史,当然也要陪着大环境走一遭,是否认可、是否利好,正如现在国内的政策,受其裹挟,亦受其左右。
如果江户时代是其春秋少年时,那么明治维新就使它沦为末日黄花,一遭被踩死,想要复活恐怕要比草的生命更顽强些。
西医向上,“汉方”向下,七巧板不是天秤,只能一边在上,一边在下。
此后几十年,“汉方”断断续续发展,保留汉医申请被第八届国会否决,犹如斩断手脚,即便中途零星发展,没有官方站台,医保保障,一切都是空谈。
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厚生劳动省药物局监制的《一般用汉方处方指南》重燃“汉方”希望。
1976年,津村 (日本) 33种医疗用汉方制剂被纳入医保药价标准更加持了对“汉方”的重视与认可。
此后,医疗用汉方制剂全部纳入医保、制定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医疗用汉方浸膏制剂GMP”标准、日本东洋医学会专家通过日本专业医生学家认证组织认证,以及后续的产业化发展,都在诉说着漂洋过海到达日本的“汉方”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而是独具特色的保留,并融入在日本医疗的血液中。
02 从研发到生产:
产业化背后的细分逻辑 20世纪70年代,断档80年的汉方药在重新获得“合法身份”后,通过“官-产-学”的方式完成了汉方制剂从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
根据日本官方的要求,汉方药一共分为三类,即一般用汉方药制剂 (OTC)(共294个处方,基本上来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 药局制剂汉方药 (共185个处方,主要认可作煎剂及散剂)、 医疗用汉方制剂 (共148个处方,根据医师处方用于诊疗保险,并收载于《药价基准》) 。
一份补中益气汤可以分裂成14张方子 (甚至33张方子) ,并且详细分成了医疗用和其他用处,适应症点到点对号入座,何时服用,服用多少剂量都清楚的标出,几乎与拥有复杂化学式的西药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正如前面所说,尽管在外界看来148种医用汉方制剂少之又少,但它更多的体现是“小而美”,汉方的精细化程度做到了极致。
在148张医用汉方制剂中,经过PMDA官网查询共有695份医用制剂说明书,医疗汉方制剂的批文有约700个,集中的获批时间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可以说在《一般汉方处方指南》出台之后,各种政策也在相应的跟进。
审批、研发、生产、质量监管、销售像是人的五官缺一不可,无论丢弃哪一个,都犹如自断手脚。
1975年,日本又颁布了《一般用汉方制剂指南》,收录了处方210张,且对每一张处方的配伍、用法、用量、功能主治做了严格的划分和规定,成为汉方后续研发和生产的基础,如果无法跃过此条,那么后续的生产和销售也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了。
(汉方目前审批依据为:
药审第804号通知《关于医疗用汉方制剂的受理规定》及药审2号第120号通知《关于与标准汤剂进行比较实验的资料》) 汉方医学课程、生药研究部、官方中药研究所、民间中医药研究会、药企,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汉方研发的投入都不在少数。
据最新数据统计,仅研发人员就占比近3万人,而在日本汉方销售Top10的药企中,平均研发费用从2002年的588亿日元增至2010年的1262亿日元。
而作为日本汉方的龙头大哥-津村药业 (日本三大汉方企业:
三共、津村、钟纺) 不仅在处方上占据优势,在研究研发投入上,总体也呈现上升趋势,仅研究研发费率就约为5%,而新药研发投入也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左右。
而在国内,在2021年前三季度,著名的云南白药,——尽管营收近300亿元,研发占营收比仅为0.69%。
与创新药企的高研发相比,中药企业九牛一毛的研发占比备受市场诟病。
当然只研发,单投入,如同只做鞋,而不检查鞋子到底好不好穿。
如果不好穿,就去销售,前期的投入或许就白费了。
汉方能够广泛受到认可,就在于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检测标准。
1976年,日本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2003年再次颁布《药用植物种植管理规范》;2012年颁布《生药及汉方生药制剂制造与品质管理相关基准》,自草药在土里时或培育阶段就开始进行严格的筛选,对草药的鉴别、含量的测定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尤其是“凡是在日本药局方中明确规定成分含量的药材,在汉方制剂中必须符合,且要求测定指标的成分不少于3种”。
好的草药从“出生”就被选中,而无法通过筛选的草药,就再也无法纳入标准制药中。
当然如果确实无法鉴定的,就需要实验数据加以证明,量化为第一要义。
化学一致性使得其通过药材的种植、来源以及古籍出处先期评估,而不是“我觉得是”,或“古书觉得是”就能采纳。
当然严苛也不只如此,GMP、化学一致性只是一面,另一面是它的生物等效性。
汉方恢复“合法”地位后,比照西药的EBM(双盲对照,随机分组,多中心观察)原则也开始在汉方中实施,临床功效不是说可以就可以,能够记载的每一个汉方都一一进行确认,确认其临床功效如何,安全性如何,并且生产厂家要提供汉方制剂 (成品) 、浸膏 (半成品) 与标准汤剂进行统一性比较的资料,用以做下一步一致性的验证。
或许在汉方制剂能够立足国内以及世界的背后,是其缺一不可的“五官”,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每一个器官都物尽其用。
03 从OTC到医疗制剂 汉方药的产业化 从OTC到医疗制剂,汉方药的药产值在2014-2019年总产值在药品总产值中占比稳中带升,虽然2019年日本国内药品总产值骤增,影响了汉方药的占比,但仍占比1.88%。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汉方药厂目前约有200家,汉方药制剂多达2000多种(药品流入市场的种类)。
一份对于日本医生抽样调查显示,89%的日本医生会选择开具汉方药处方。
在日本6万多家药店中,80%以上都经营汉方制剂。
左手OTC,右手医疗汉方制剂。
与医疗保险绑定,由医生直接开出的医疗制剂或许更能突出汉方在日本的重要程度。
2020年,日本国内医疗用医药品市场约为10.3万亿日元 (约合5600亿人民币) , 其中,医用中药制剂为1610亿日元 (约合88.96亿人民币) ,市场占有率仅为1.6%,但相比2006年增长了超50%。
从整体的趋势来看,2011-2020年,医用汉方制剂的增长率从未停止,甚至超过了整个药品市场。
其中,在整个汉方制剂中最大的玩家甚至是唯一玩家就是津村药业,仅医疗汉方制剂在国内市场就占比83.4%,从汉方在日本重燃之时,津村的地位就已经树立。
当然上文所提即指医疗用汉方制剂,但整体上而言汉方不仅有医疗制剂,还有OTC等。
日本汉方的发展也不能仅靠“闭关锁国”,医保加持,国民认可是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是在国际上广泛的受到认可,日本厚生劳动省2019年数据显示,在汉方出口额中,中国、瑞士、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是汉方出口占比最大的五个地区。
仅中、瑞、美三地出口金额就占比汉方出口总数的近80%。
以2018年津村旗下的汉方销售情况为例,全年净销售额约为1200亿日元 (约合75亿人民币) ,处方药使用在汉方制剂更达95.3%。
不仅在海内占据一席之地,海外拓展也在积极拓展,大建中汤、抑肝散、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十大畅销药销往美国、欧洲、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市场。
当然药品的出口也较为严格,如六君子汤在日本为第二类医药品,销售过程中需要专业医生或药剂师指导 (非强制) ,且需要面对面购买。
(日本药品包装分类:
第一类医药品、第二类药品、第三类药品、保健机能食品、健康辅助食品) 。
值得注意的是,汉方制剂出口强势的背后,与中国中药材的供应必不可分。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 道地药材,疗效最好。
来自中国的生药,作为汉方制剂的基础原料,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年使用总量约为2万吨,中国是其最大的原料产地,占比约为83%,日本国内约为12%。
其他国家引进约占5%。
津村在中国设有自己的药材企业,与150多家中国药材供应商合作。
中国的相关出口亦在印证。
相对于中成药出口的弱势 (出口在整体药品中出口额占比仅为6.75%) ,原料药出口处于强势地位。
从2019年中药类商品出口概况来看,中国作为原料药大国,植物提取物、中药材出口占比靠前,全球出口额分别为23.7亿美元 (约合151.05亿人民币) 、11.37亿美元 (约合72.47亿人民币) 。
中药材的出口以亚洲为主,占比约为85.7%,其中,日本排名第一,2019年全年出口约为2.4亿美元 (约合15.3亿人民币) 。
既然中国的中药材占到了汉方原料的83%,即可计算出2019年汉方原料总成本为18.36亿人民币 (15.3亿*1/0.83) 。
与日本国内医疗汉方制剂约合89亿人民币的产出相比,其附加值超过80亿人民币 (89亿-18.36亿) 。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但作为工业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上端,专司高附加值的加工生意。
此外,日本国内原材料价格高昂,2016年国内原料约3019日元/千克 (约合166元/千克) ,来自中国的中药材1570日元/千克 (约合86元/千克) ,价格仅为本地产的1/2,汉方利润因此更为丰厚。
而汉方制剂一面在外进口原料药、销往国外,一面像日本国内其他产品一样为汉方制剂做好专利的保驾护航,广撒专利网络。
10943张中国古方中,328张得到国际的认可,据《世界专利数据库显示》,仅有0.3%的中国古方在国际上申请了专利,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日本政府于1885年就建立了专利制度,早期仅对药品制造进行专利保护,1976年扩大到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包含化学物质保护、化学物质的医药用途、药用化学物质的制备方法、药品的外观设计、制药机械、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生物制品、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组方,但不包括以原药用植物为原料的中药复方。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汉方制剂的专利申请占比约70%,而据美国的专利数据统计,1976—2003 年日本在美申请专利达38项,占美国专利总申请的16.2%。
处方、非处方的细分是治疗上的打法,但是产业上,能够在国内、国际皆有数据上的依据就不仅仅是专利一项能够左右的,产业背后的逻辑恐怕不能小觑。
04 尾声 自1975年以来,虽然日本汉方制剂仍有需要遵循的古老法则,但早已迈进了现代医学文明中。
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有的地方是限制,如加拿大的全民医保只有少数传统医学,一些传统医疗仅能在私营医疗机构中看到身影;有的地方如韩国希望中草药能够融入现代医学。
草药这条赛道上不乏人群拥堵,有的还在奔跑,有的如德国早已完善,但如日本汉方,即便中途“斩断手脚”数十年,也逐渐走到前列。
就算是拥有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的伯里克利时代,也并非一开始就知晓“体液学说”,草药仍旧是医治主要材料。
即便当下槲寄生 (一种草药/毒药) 仍无法依据临床的视角进一步佐证它的癌症功效,但是当时它确实被证明具有药效,甚至1917年伊塔·韦格曼首次在苏黎世使用槲寄生来治疗癌症,使得槲寄生成了经证实并获承认为癌症治疗辅助成分。
“植物药与化药等其他药物成品并无不同”,这是德国1990年药品法的补充条款。
在此之前的1961年 (注:
至1990年两德统一前皆指西德,即联邦德国) 德国就已将植物药列入药品法令中,此后数次修订法律对草药的质量、安全、效用进行标准性恒定。
148种医疗汉方制剂和294种日本汉方制剂是日本草药成药的精确数字。
而国内据不完全统计,中药材约5000余种,中药制剂超5000种。
国内中药材虽然占据地理和历史优势,但是多数制剂不具名、不只其原理,而汉方制剂虽少,但精细化管理,能够入药或在市场流通,就早已在审批阶段加盖“红印”。
也一如上文所说,德国的植物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入算早,体系也清晰,日本的汉方发展不晚,但趋于完善。
作为中草药的原料产地之一的中国。
2021年政策似乎都在利好中医药的发展,市场似乎也在看好它的发展,那么研发、质量、审批、生产、成药五步法跟上了吗? 似乎还不好说。
根据不多的数据记载,在国内中医药的药品中没有一款获FDA审批上市。
1998年,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正式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FDA的I期临床研究 (IND) 申请,20余年过去,这一流程尚停留在临床III期阶段。
天士力出海20年,仍未结得果实。
当政策利好、股市叫卖,然而研发、质量等其他与其不匹配时,利好中医药能够只看政策吗? 或许它只是盘出的包浆,吹起的气球,看到的只是外面的糖色,但一旦扎破了,就犹未可知了。
向后看汉方的历史,向前看汉方的发展,或许能有些新的奇思妙想。
(作者系《财经》研究员) - END - 参考资料 【1】Integrated Report 2021 【2】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 【3】Drug Injury Compensation Plans。 Johng·Fleming。
【4】日本汉方药规范化、标准化的基本经验及对中药经典复方制剂产业发展的启示 | 写意报告。 同写意。 2018 【5】王诗恒,刘剑锋,秦培洁,董臻 & 党迎迎。(2021)。日本汉方药产业管理现状概况。 世界中医药(02),351-354。 doi:
【6】孙昱。(2020)。日本汉方制剂的品种情况及管理模式分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08),1041-1048。 doi:
10.13699/j。cnki。1001-6821.2020。08.028。
日本汉方药有哪些专利,日本汉方垄断70%以上的中药专利,中国还守得住中医药吗?
本文首发于 “RideIP玩转知识产权”(ID:
RideIP0606) 去过日本的小主们都知道,不管是大阪的心斋桥还是东京的银座,汉方药店遍地开花,救心丹和护肝片等等是导游极力推荐的汉方药,中国的游客疯狂追捧。
乘法君当初去日本的时候也满是震惊,但更感慨,为何国人在国内一个个黑中医质疑中医,到日本却成了“汉方”粉?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乘法君给父母买了一些汉方药,结果发现效果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神奇。
1、中医和汉方的渊源 公元五世纪,也就是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日本允恭天皇患病,难受好几天,大臣们想尽了办法,可还是咋整都不好使。
结果几服中药下去,天皇就好了。
就这么地,日本开始对中医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决定来中国学习中医,他们管中医叫“汉医”,管中药为“汉药”。
日本对中医的崇拜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末。
后来,荷兰的解刨学和商船走进了日本,日本人对兰方医的医术相当认可,兰方医的地位开始超过中医。
紧接着到了十九世纪中的时候,日本西医实力强大,屡屡与汉医发生冲突,甚至有要废除汉医的想法。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身体受之父母,西医这种在人身上动不动就拉个口子开个刀,终归不是太好,注重日常身体保养的日本人还是继续崇拜中医。
日本曾经掀起了研究张仲景医学的浪潮,形成了学术上的古方派,就是运用张仲景古医方的离宗学,随后在日本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医在日本迅速发展。
到今天,日本汉方药店遍地开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统计:
1、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
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96.7%)。
2、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
3、与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4、大量中国中医古籍在过去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
2、汉方垄断70%以上的中药专利 《世界专利数据库》统计资料显示,在世界中草药和植物药专利申请中,中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仅占0.3%,日本已抢占国际中成药7成以上的中药专利。
比方说,最火爆的救心丹,很早就成为日本的专利药。
国人也都知道它就是中药,一个个疯狂追捧,去趟日本每人不带几瓶都觉得自己徒劳往返。
乘法君并不是要评判什么,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出现国人疯狂跑去日本买中药自然有其原因。
我国在中药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像汉方制剂那样得到明确的成分标准、药理性质和临床功效数据。
此外,我国的知识产权意识太薄弱,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才导致如今如此尴尬的局面。
据某研究报告显示,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划拨近1.72万亿日元的研究经费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使得汉方药的研究由过去自发、无政府支持、无计划地进行逐步转向有组织、有支持、有计划的政府行为。
日本汉方药有哪些专利,中成药天外有天,日本汉方启示录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日本汉方药有哪些专利,中成药天外有天,日本汉方启示录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关键词: 专利申请 发明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