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想搜
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
如何申请专利
发明专利申请
专利代理
商标代理
知识产权
专利申请流程
商标分类
怎么申请专利
专利侵权
专利申请费用
商标注册申请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专利
知识产权代理
专利转让
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产品
专利申请网
商标申请
外观专利申请
专利网
商标注册
PCT申请
专利申请代理
专利查询
实用新型专利
商标注册流程
商标侵权
商标注册费用
申请商标
商标注册代理
专利检索
商标申请流程
商标注册公司
中国商标
商标
发明专利
商标注册网
商标注册流程及费用
中国商标注册网
商标网
商标转让
外观专利
专利申请公司
专利权
专利申请流程及费用
美国专利申请
PCT专利申请
发明专利申请流程
欧洲专利局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诉讼
申请专利多少钱
外观设计专利,外观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
外观设计专利期限
外观设计
咨询热线
182-1095-870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7号
电话:182-1095-8705
邮箱:2101183472@qq.com
电话:182-1095-8705
邮箱:2101183472@qq.com
最高院知识产权案件专利案例情况汇总(2010-2020年)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1-03-23 11:42:30 浏览: 次
自2010年以来,最高院年报专利案例共涉及176个专利案件,涉及专利案件的裁判规则共217条。自2010年以来,最高院的年报专利案例中共有11起案件17条裁判规则涉及“非三性判断”问题。
2020年7月31日起,对于在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问题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类案应当进行检索,实现同案同判。
这些典型案件及裁判规则,反映出最高院在处理新型、疑难、复杂知识产权案件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方法,对以后同类案件的裁判给出了指导规则,成为类案检索中的重要依据。
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分为两类,即侵权案件、授权确权案件。其中,在专利侵权案件中主要包括专利侵权案件中保护范围的确定(含权利要求的解释)、侵权判断原则的适用、侵权责任的承担、现有技术/现有设计抗辩的适用等;在授权确权案件中主要包括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判断(统称“三性判断”);公开不充分、不清楚不支持、是否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判断(统称“非三性判断”);专利文件尤其是权利要求的修改规则等。
自2010年以来,最高院的年报专利案例中共有11起案件17条裁判规则(具体见附表)涉及“非三性判断”问题。
从案件类型看,11起案件中有3起为复审案件,8起为无效案件;从裁判结果看,有7起案件撤销了前一个程序的判决,4起驳回了再审请求;
从涉及的法律问题看,涉及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共有5起案件7条裁判规则,涉及是否得到说明书支持的共有6起案例7条裁判规则,涉及是否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共有1起案例3条裁判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的相关法条分别为专利法第26条第3款、4款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
裁判规则归纳总结如下:
一、说明书公开充分
1、技术方案是否具有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效果属于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的问题,不应纳入创造性判断中
对于化学产品类专利申请,对于某一技术效果仅在说明书中记载了技术方案,但没有实验数据支持和验证,能否将这种技术效果作为创造性的判断依据呢?这一问题最高院在(2019)最高法知行终127号案件中给出了答案。
上述案件涉及一起名称为“结合分子”的专利复审案件。在该案中原专利复审委以涉案申请不具备创造性为由作出维持驳回该申请的复审决定,一审判决认为复审决定对创造性的认定有误,撤销了复审决定。原专利复审委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上诉理由为“虽然本申请权利要求1限定所述V基因片段是源自人的天然存在的V基因片段,基于降低抗体免疫原性、提高治疗效果的普遍认知,期望提供一种产生表达包含天然人V基因片段的仅有VH重链的抗体的方法,但本申请仅在说明书中记载了相应的方案,仅是一种设想,无具体实验数据支持和验证,该种技术效果不能作为创造性判断的依据”。
2、公开充分与实用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专利法第22条第4款规定,发明创造应当能够“制造或使用”(实用性),而公开充分对发明创造的要求是能够“实现”,能够“制造或使用”是否是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两者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最高院在(2016)最高法行申789号案件中给出了答案。
申请人认为,根据说明书的记载,涉案申请的方案是可以“实现”的(公开充分)。对此,最高院认为,公开充分条款中对于能够“实现”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同于判断不具备实用性的“能够制造或者使用”的标准。“能够制造或者使用”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在产业中被制造或使用的可能性,“如果技术方案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不存在可以实施的技术方案,无法在工业上制造或使用,并且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与是否在说明书中公开了相关的具体信息并无关系”。当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存在本质的缺陷导致无法在工业上制造或使用的情形,与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了权利要求的相关信息并无关系。
3、公开充分判断中允许对说明书中的错误进行更正
对于说明书中存在较多错误,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纠错才能再现的专利技术方案,是否一定导致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呢?这一问题最高院在(2016)最高法行再95号案件中给出了答案。
最高院认为,公开充分的判断主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而非一般的公众,若“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说明书公开内容时,即能理解、发现并更正其错误,尤其是该理解和更正并不会导致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发生变化,进而损害权利要求的公示性和稳定性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对授权后的专利说明书中存在的错误予以更正理解”,并以此撤销二审判决。
4、对化学产品公开充分的特殊要求
对于如何判断化学领域产品是否公开充分,最高院在两起案件中确定了4条规则,分别为(2014)行提字第8号案和(2015)知行字第352号案。
原专利复审委向最高院申请再审,最高院提审该案,并最终撤销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在本案中最高院确定的规则包括:
(1)化学领域产品发明的专利说明书中应当记载化学产品的确认、制备和用途;
(2)技术方案的再现与是否解决了技术问题、产生了技术效果的评价之间,存在着先后顺序上的逻辑关系,应首先确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公开的内容是否能够实现该技术方案,然后再确认是否解决了技术问题、产生了技术效果;
(3)在申请日后提交的用于证明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实验性证据,如果可以证明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通过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可以实现该发明,那么该实验性证据应当予以考虑,不能仅仅因为该证据在申请日后提交而不予接受。
二、权利要求书得到说明书支持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A26.4)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上述条款所规定的理由有两个:不支持、不清楚,其中前半部分说的是支持问题,后半部分说的是清楚问题。
在最高院的年报专利案例中,涉及该条款的共有6起案例8条裁判规则,全部是专利无效案件,而且全部涉及的是支持问题,不涉及清楚问题。这6起案例所确定的裁判规则,可归纳如下:
1、是否得到说明书支持与创造性判断没有必然联系
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是否一定得到了说明书的支持呢?权利要求是否得到说明书支持与是否具备创造性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最高院在(2016)最高法行再19号案件中给出了答案。
最高院经审理,确定了此类问题的三条裁判规则,包括:
(1)即使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仍然应当根据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认定是否得到说明书支持,即是否支持与是否具备创造性不具有必然关系。
(2)权利人有权在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等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概括的方式撰写权利要求,以获得适度的保护范围。
(3)“是否支持”判断中技术问题的认定应以说明书记载的内容为准,不同于创造性判断中重新确定的“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审理范围的问题,最高院指出“人民法院发现被诉决定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可以一并审查。……虽然讯强公司没有提起行政诉讼,传感电子公司在起诉时也没有对被诉决定中维持上述权利要求有效的认定提出异议,但本院在……发现维持有效的权利要求中的大部分权利要求同样存在未能以说明书为依据的情形;如果不予纠正,则被错误维持有效的权利要求会使得专利权人仍然享有排他权,会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带来不应有的限制”。最高院同时认为,参照“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相关规定,其他人今后针对被错误维持有效的权利要求,以同样的理由再行主张其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时,将“不予受理或者审理”。因此,为了避免错误维持有效的权利要求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维持有效的权利要求是否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一并进行审理。
2、是否支持的判断中允许对错误进行更正
对于权利要求内容与说明书存在矛盾的,权利要求是否一定得不到说明书支持呢?这一问题最高院在(2011)行提字第13号案中给出了答案。
最高院认为,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立法宗旨在于,权利要求的概括范围应当与说明书公开的范围相适应,该范围既不能宽到超出了发明公开的范围,也不应当窄到有损于申请人因公开其发明而应当获得的权益。在实践中,权利要求中的撰写错误在所难免,根据撰写错误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明显错误和非明显错误。对于明显错误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权利要求时能够立即发现该明显错误,并且能从说明书的整体及上下文立即看出其唯一的正确答案。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再现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时,不会教条地“照搬错误”,而是必然会在自行纠正该明显错误的基础上,理解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因此,应当允许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该明显错误进行更正性理解,而不应将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作为对权利要求撰写不当的惩罚,导致专利权人获得的利益与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明显不相适应,有悖于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立法宗旨。
3、“假从属”权利要求是否得到说明书支持的判断
独立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从属权利要求是否一定得不到说明书支持呢?最高院在(2014)行提字第32号案中给出了答案。
权利要求1可以得到说明书书支持,并判决撤销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二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专利权人向最高院申请再审,最高院提审本案,并最终认定两条从属权利要求可以得到说明书支持,被诉决定和二审判决有误,应当撤销,一审判决虽然结论正确但理由不能成立也应当撤销。
最高院的核心观点为,权利要求3形式上是权利要1的从属权利要求,但权利要3限定的内容与权利要1矛盾,等于替换了权利要1的技术特征,并认为“对于这种形式上从属于某权利要求,但实质上替换了特定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应当按照其限定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来确定其保护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判断是否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4、生物化学领域得到说明书支持的判断
对于生化领域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判断问题,最高院在两起案例中确定了3条规则,分别为(2016)最高法行再85号和(2009)知行字第3号。
在该案中,最高院指出,对于保护主题为生物序列的权利要求是否得到说明书的支持,需要考虑其中的同源性、来源、功能等技术特征对该生物序列的限定作用。如果这些特征的限定导致包含于该权利要求中的生物序列极其有限,且根据专利说明书公开的内容能够预见到这些极其有限的序列均能实现发明目的,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则权利要求能够得到说明书的支持。
三、是否缺少必要技术特征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2款(R20.2)规定,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专利权人向最高院申请再审,最高院就以下与“缺必特”相关的四个问题给出了答案,其中与前三个问题相关的内容成为年报专利案例归纳总结的规则。
1、“缺必特”条款中技术问题的认定,应当以说明书的内容而不是创造性判断中重新确定的“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最高院认为,本条款所称的“技术问题”,是指“专利说明书中记载的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专利申请人根据其对说明书中记载的背景技术的主观认识,在说明书中主观声称的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其“不同于在判断权利要求是否具有创造性时,根据权利要求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重新确定的专利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是动态的、相对的,并且通常不同于说明书中记载的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在认定权利要求是否缺少必要技术特征时,不能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为基础”。在认定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应当以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问题为基本依据,并综合考虑说明书中有关背景技术及其存在的技术缺陷、涉案专利相对于背景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等内容。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本身,并非认定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依据。”最高院同时认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与其创新程度相适应,若说明书明确记载专利技术方案能够同时解决多个技术问题的,“独立权利要求中应当记载能够同时解决各个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2、“缺必特”与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关系
由于专利法第26条第4款(权利要求书应当得到说明书的支持)与本条款均涉及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的对应,最高院还论述了这两个条款的关系。最高院认为,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适用范围更为宽泛,既适用于技术特征本身不支持的情形,也适用于因为技术方案不能解决技术问题、权利要求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的情形,因此,一般情况下,独立权利要求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的,一般也得不到说明书支持。
3、“缺必特”条款中有关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认定
本案权利要求1中对于支承装置采用了功能性技术特征进行限定,没有给出具体结构或具体实现方式,因此被认为缺少必要技术特征。对此,最高院认为,这样的认定将“导致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完全排除功能性技术特征的使用”,与审查指南规定的权利要求可以用功能性进行限定的规定相冲突,并认为,对于说明书中记载的解决技术问题的结构特征、实现方式等,权利人可以进行功能性概括,以功能性技术特征对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了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的,即使其为功能性技术特征,也不宜再以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实现功能的具体结构或者方式为由,认定其缺少必要技术特征。如果认为功能性概括不适当,有必要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进一步限定的,应当依据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得到说明书支持)进行审查。
4、“缺必特”是否适用于从属权利要求
最高院认为,由于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不存在,因此,如果独立权利要求被宣告无效,该独立权利要求应视为自始即不存在,直接从属于该独立权利要求的从属权利要求将成为新的独立权利要求,其同样应当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因此,对于从属权利要求也可以适用“缺必特”条款。
四、总结
根据最高院年报专利案例,对于非三性判断可总结出如下规则:
1、“非三性”判断与“创造性”、“实用性”等“三性”问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均需要独立判断;
2、“非三性”判断中,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与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之间存在关联,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一定导致得不到说明书支持;
3、“非三性”判断中允许对明显错误进行更正;
4、“非三性”判断中均涉及对技术问题的确定,同时确认了对技术问题的认定不同于创造性判断中对重新确定的“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认定 。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发明专利申请, 商标申请 业务)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专利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