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政策法规 > 专利 >

恶性专利侵权行为概念的内涵

专利代理 咨询电话 18210958705 QQ 2101183472 发布时间:2021-12-25 23:39:59

 
今天,乐知网小编为专利申请的人介绍一下知识产权领域中,恶性专利侵权行为概念的内涵
 
 
恶性专利侵权行为一词并未在草案的正式文本中出现,其概念内涵在修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对恶性专侵权行为的界定,2012年的草案(征求意见稿)采用概括的方式将其表述为“扰乱市场秩序的专利侵权行为”,对应的草案说明将其解释为“故意侵权、反复侵权、群体侵权等恶性侵权行为”。
 
2014年后的草案(送审稿)却采用列举+概括的方式将其表述为“群体侵权、重复侵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概念表述的前后不一致,导致学界对其理解不清,在此有必要对其概念内涵进行厘定。
 
“恶性专利侵权行为”中的“专利侵权行为”一词毋府赘述,《专利法》明确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构成专利侵权。
 
对其概念的界定关键在于对“恶性”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恶性”的词义解释为“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其义偏重于客观上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常见于行政法规、规章中的“恶性事故(件)”与此同义。
 
但在法律术语中,恶性一词也用于形容人的主观状态,如刑法上所称“主观恶性”,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社会危害性所抱的心理态度。
 
还有知识产权法相关研究文献中提出与之近义的“恶意侵权”“恶意诉讼”等词也是表达了侵权行为人的不良主观状态。
 
那么,恶性专利侵权行为的内涵是侧重于客观还是主观呢?从草案修改过程来看,似乎经历了一番斟酌。
 
草案(征求意见稿)将其定义为“扰乱市场秩序的专利侵权行为”,将故意侵权与反复侵权、群体侵权等具体侵权形态并列,仅作为一种恶性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可见该稿对“恶性”的理解侧重于“扰乱市场秩序”这一客观状态,而未将主观恶性作为必要条件。
 
但后来草案(送审稿)却将“故意”与“扰乱市场秩序”并列作为侵权行为的必备条件,要求故意侵权行为成立且扰乱市场秩序的才认定为恶性侵权行为。
 
可见,恶性专利侵权行为要求客观上应造成扰乱市场秩序的损害结果,且主观上行为人存在侵权故意,此二点成为区别于一般专利侵权行为的内在关键。
 
 
乐知网 扩展阅读:
 
1、发明专利申请流程和费用
 
撰写申请文件——递交——受理、缴纳申请费——初审公布进入实质审查——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及申请人答复——授权——缴纳年费印花税、颁发授权书
 
专利局收取的官费:3450元(申请费900,公布印刷费50,实审费2500);
委托代理机构的,代理机构收取一定的代理费。
 
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流程和费用
 
撰写申请文件——递交——受理、缴纳申请费——初审——下发审查意见通知书及申请人答复——授权——缴纳年费印花税、颁发授权书
 
专利局收取的官费:5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官费相同);
委托代理机构的,代理机构收取一定的代理费。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更多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问题,欢迎咨询
 
TEL 182-1095-8705
 


关键词: 专利侵权 专利 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