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申请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国内专利 > 专利申请 >

千万亿美元发明专利,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再提速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4-01 22:44:59 浏览: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千万亿美元发明专利,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再提速

千万亿美元发明专利,2539项专利许可,累计收益超21亿美元,斯坦福大学如何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文|动脉网 1885年成立至今,从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走出过83位诺贝尔奖得主,位列世界第七;27位图灵奖得主,位列世界第一;8位菲尔兹奖得主,位列世界第九。

斯坦福大学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斯坦福获得847项发明技术许可收入,总计约1.14亿美元。

其中有84件发明收益超过10万美元,10件发明收益超过100万美元。

2017年,Milken Institute推出《技术转化最佳大学(The Best University for Technology Transfer)》报告,报告中对全美大学技术转化与商业化综合指数进行排名。

在对专利、License授权、License收入和初创企业进行评分后,斯坦福大学综合排名第五名。

斯坦福大学一直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行者,它促进了加州北部硅谷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全美乃至全球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典范。

科研转化的先行者:

首创OTL,转化收益再用于教学研究 斯坦福大学始建于1885年,由时任加州参议员及州长的铁路大亨Leland Stanford和他的妻子Jane Stanford创办。

为了纪念因伤寒去世的儿子,他们决定捐钱成立以儿子命名的大学,并把自己8180英亩用来培训优种赛马的农场拿出来作为学校的校园。

学校广阔的土地面积为众多研究所和实验室的创新发现提供了空间。

1956年,西半球首次使用直线加速器治疗癌症;1964年,研制出首台婴儿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仪;1967年,首次用试管法合成生物活性DNA;1981年,完成世界上首例人体心肺联合移植手术;1988年,最早发现、分离和纯化造血干细胞并成功用于癌的细胞移植治疗;1997年,首次完成体内基因的光学成像;以及其他多次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都源于斯坦福大学。

1951年,斯坦福工程学院院长Frederick Terman决定在学校创办产业园区,将一千英亩土地以极低廉的租金长期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也为学生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实习机会。

工业园区内科技企业不断入驻,又不断地向外发展扩张,形成了早期的硅谷。

在此之后,斯坦福大学的校友和教职员工创立、建立或领导了数千家企业,包括世界上知名的公司:

谷歌、耐克、思科、惠普、嘉信理财、雅虎!、Gap、VMware、IDEO、Netflix和特斯拉等。

斯坦福产业园的成立和发展也促成了实验室技术向产业的转移。

1970年,斯坦福首创了大学内部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以下简称OTL)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OTL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核心使命:

帮助把科技进步转化为有形产品造福社会,同时也为发明人和校方带来收入回报以支持进一步的研究。

斯坦福大学的创建正逢美国产业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之时,它的办学理念始终显示着务实、创业的精神。

斯坦福的校训是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这句话源于16世纪德国人类学家Ulrich von Hutten,中文译为“自由之风劲吹”,代表着建校130多年来,学校一直鼓励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也影响了一代代的斯坦福师生。

科研成果转化全流程专业把控,技术许可收益超21亿美元 1980年,美国颁布《贝多法案》,正式将发明的所有权归属到研究机构,用商业化利益直接刺激专利技术的商业化过程。

《贝多法案》被认为是美国科研转化史上的分水岭。

在该法案制定之前,政府资助科研项目产生的专利权,一直由政府拥有,科研成果转换乏力,许多成果被闲置。

该法案将知识产权收益“一分为三”:

1/3归学校或公司,1/3归研发团队,1/3归负责转化成果的中小创新企业,极大地激发了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热情。

在法案颁布10年前,斯坦福大学就已开始布局科研转化事业。

1970年,斯坦福大学首创在学校内部成立技术许可办公室(OTL),推动大学研究工作与技术转移之间的良性循环。

斯坦福大学有一句名言:

永远不要让教授坐到谈判桌前。

为什么不让教授坐到谈判桌前?因为技术一旦产生,其价值评估、技术转化、专利许可等一系列工作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需要高水准的专业人士接续完成,而教授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不应该把精力花在谈判桌上。

OTL聘请了专利技术经纪人,负责一项专利技术从披露到转化的全过程,专利申请则由律师事务所来处理。

其运作方式一般包括以下5个工作环节:

一、披露。

发明人向OTL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发明和技术披露表,OTL指定技术经理负责审查和了解其市场潜力。

二、评估。

OTL根据现有材料评估决定是否申请专利。



千万亿美元发明专利,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再提速


运用能力不断加强,效益实现快速增长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再提速 《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进步尤为显著,社会公众及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提高。

这得益于我国采取建机制、建平台、促产业等多项措施,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链条。

中国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到底如何?在国际上处在什么水平?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给出了答案——如果以2010年为基准100,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较2017年增加39.1,达到257.4,提升明显。

在包括经合组织34国、金砖5国和新加坡在内的40个国家中,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位居世界中上游,总体水平快速提升,从2014年的第20位提升至2017年第8位。

“最值得关注的是,环境指数提升最大,与2016年相比上升5个位次。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表示,这凸显了我国近年来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指标权重偏重质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已经连续多年发布报告,今年的报告指标体系再度优化。

据介绍,国内评价部分选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环境4个维度,按照11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进行评价。

国际比较部分,则从知识产权能力、绩效和环境3个维度,按照33个三级指标进行比较。

经济日报记者查阅报告后发现,报告选取的都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指标,全面考察反映专利、商标、版权等主要类型知识产权发展的状况,比如反映数量的指标有专利授权量、商标注册量、著作权登记量等,反映质量的指标有发明专利申请比例、专利维持率、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等。

在国际比较部分,报告引入了万名研究人员科技论文数量、学术部门百万研发经费的科学论文引证数、知识产权许可收入占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企业与大学研究和发展协作程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亿美元经济产出发明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许可费收入占全球比重等。

国际方面研究的基本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经合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机构和官方统计,通过官方渠道定期搜集,确保基本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持续性与及时性。

今年的报告还有一个调整,就是在指标权重上更加偏重质量。

“我国已经是发明专利大国、商标大国,知识产权数量不再是我们追求的首要目标。

”韩秀成介绍,因此,今年的评价体系降低了数量的权重,提高了质量、效率等的权重,比如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权重为1.8,每千万元研发经费发明专利授权量权重为2.1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权重为2.20,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权重为2.17。

“我们的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都是客观真实的,报告能够客观反映我国知识产权一年来的发展状况、保护状况和运用状况。

”韩秀成表示。

助推经济创新发展 在报告中,用发明专利申请比例、专利维持率以及知识产权的海外发展情况,如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等,来反映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用知识产权的人均拥有量、单位投入的知识产权产出等指标来体现创新投入产出情况,评估知识产权创造效率。

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就能体现出创新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从2010年到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得分”不断提升—— 2010年,我国每千万元研发经费发明专利授权量只有1.27件,2018年达到1.9件。

这个数据表征研发经费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的关系,反映我国创新效率大幅提升。



千万亿美元发明专利,高通:

历史研发投入730亿美元,许可收入近千亿美元


作者:

黄莺 5月9日,高通公司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有关标准必要专利SEP新框架的意见征集反馈意见。

在这份意见中,高通首先披露了一组数字:

自成立以来,高通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资超过730亿美元,其中包括自2006年以来每年超过年收入的20%用于研发。

……高通公司的专利组合覆盖全球超过14万项已授权专利和未决专利申请。

高通公司还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SEP许可计划,该计划是高通公司在近30年前启动的,目前包括300多个许可证持有人,这使得高通公司每年的许可收入达到65亿美元左右,许可产品销售额超过4500亿美元。

该授权计划涵盖垂直领域,包括移动、计算、物联网(IoT)和汽车应用。

相比于研发投入的730亿美元,高通在许可收入上,更显突出。

2016年,斯坦福大学政治科学系及胡佛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手机专利许可费新数据集”的报告中,Alexander Galetovic、Stephen Haber、Lew Zaretzki三位学者对高通技术许可部门(QTL)2000-2015年的营收做了整理。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补充了高通QTL到2019年的营收数据。

结果显示,高通QTL在2000-2019的20年间,营收就高达811亿美元。

高通2000-2019年QTL历年营收 如果算上QTL在2020年的50.28亿美元和2021年的63.20亿美元的收入,高通从2000年到2021年,总的许可收入达到924.48亿美元。

高通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此看来,高通公司历史上总的许可收入或近千亿美元。

这比其总的研发投入要高出近30%。

这种研发投入和许可收入比,恐怕在除了制药行业以外的高科技领域,是非常少有的一种情况,或许也只有高通才能达到的高度。

? 可以说,专利费是足够支撑高通的创新,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研发投入。

如果将高通、爱立信、诺基亚和华为的研发投入和专利许可收入进行比较就会发现。

高通的这一比率也是远远领先的,而华为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了三家过去三年的总和,但是许可收入只不到三家的6%。

四家企业研发投入与专利许可收入对比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位置,还是被西方牢牢的固定在加工制造的角色。

在知识产权上,华为算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但是相比起来,差距依然非常明显。

而且这块蛋糕,也并不是西方企业希望看到中国企业参与进来,进行分享的。

高通在许可上已经获得大量收益的公司,但是在本次向欧委会的回复中,依然提到了以苹果为主的全球最大实施者,试图一直在贬低高通们所掌握的SEP的价值。

对于欧委会意见征集中提到的SEP许可的低效率与缺乏透明度问题,高通一针见血的指出,实际上就是由一些大型实施者(暗指苹果)带头实施的抵制策略所造成的,与表面看到的低效率和缺乏透明度并无相关性。

高通认为在过去十年中,反向劫持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并做了回顾。

智能手机时代的第一个重大SEP许可纠纷是诺基亚诉苹果,该纠纷始于2009年,并于2011年夏天得到解决。

几乎在和解后,苹果立即开始了一场让其他手机SEP贬值的运动。

后来,许多其他实施者加入了这项活动,寻求降低SEP许可证的成本。



千万亿美元发明专利,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再提速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千万亿美元发明专利,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再提速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关键词: 如何申请专利 专利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