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想搜
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
如何申请专利
发明专利申请
专利代理
商标代理
知识产权
专利申请流程
商标分类
怎么申请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专利侵权
专利申请费用
专利
商标注册申请
知识产权代理
专利转让
外观设计专利
商标申请
专利产品
专利申请网
外观专利申请
专利网
商标注册
PCT申请
专利申请代理
实用新型专利
商标注册流程
专利查询
商标侵权
商标注册费用
申请商标
专利检索
商标注册代理
商标申请流程
中国商标
商标注册公司
发明专利
商标
中国商标注册网
商标注册网
商标注册流程及费用
商标转让
商标网
专利权
外观专利
专利申请公司
美国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流程及费用
PCT专利申请
发明专利申请流程
欧洲专利局
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诉讼
申请专利多少钱
外观设计专利,外观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
外观设计专利期限
外观设计
咨询热线
182-1095-870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7号
电话:182-1095-8705
邮箱:2101183472@qq.com
电话:182-1095-8705
邮箱:2101183472@qq.com
萨塔两合商标撤销三年不使用行政案讲解 ,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讲解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4-03-20 13:56:15 浏览: 次
今天,乐知网律师 给大家分享:萨塔两合有限公司商标撤销三年不使用行政案讲解,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讲解。
萨塔两合有限公司商标撤销三年不使用行政案讲解
2022年 萨塔两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萨塔公司”),萨塔公司诉浙江奥利达气动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利达公司”)商标侵权一案。
诉讼过程中,奥利达公司高管叶利萍针对上述诉讼中的涉案权利商标(即第14060886、14005256、14005253、14005254和11651338号商标)向商标局提出撤销三年不使用的申请。
对案件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提交了相关商品包装图片、销售合同、发票及海关报关单、宣传手册等一系列证据,通过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充分证明了标有涉案商标的商品在指定期间内在中国宣传、销售的事实。
商标局认定萨塔公司在上述案件中提供的商标使用证据有效,叶利萍申请撤销理由不能成立。
进而,做出了上述注册商标不予撤销的决定,为萨塔公司在今后的维权行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竞争对手专利分析,助力企业竞争优势
一 竞争对手专利分析的意义 进行竞争对手专利分析,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分析其发展规划,以便于制定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抗衡能力 。
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竞争对手是否存在侵犯企业专利权的产品或行为,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侵犯竞争对手专利权的情形,以便于采取应对措施。
进行竞争对手专利分析的工作侧重点,视企业的专利工作重点、特定目的、自身及行业特点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差异。
例如,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通常掌握着行业核心基础技术,引领着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属于产业链中所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这些企业的专利工作的核心,主要是进行基础专利的前瞻性布局和技术标准的输出,在引领技术发展的同时,通过收购、诉讼等手段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
因此,这些企业开展竞争对手专利分析的工作重点主要为:完善企业的专利布局,从而使企业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根据行业专利布局态势,协助企业整合产业链的优质资源;掌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布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合理运用专利实现创收等。
二 竞争对手专利分析的方法 开展竞争对手专利分析工作,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竞争对手专利分析的流程主要为: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产业链划分,明确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确定竞争对手,并针对竞争对手开展尽职调查,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路线,并针对重点竞争对手进行定期监控以追踪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还可以进一步地对竞争对手或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检索和技术分析,完成技术发展路线、功效矩阵、产品与专利匹配度等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可视化展示,为企业的立项、研发及市场决策等经营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在企业的研发、市场和专利战略工作中,开展竞争对手专利分析工作,应视目标不同而适应性地调整方法和步骤。
01 企业研发工作中的竞争对手专利分析 在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研发项目立项时,通过对掌控所涉技术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专利技术信息检索,能快速检索到所涉技术的大部分专利信息 。
通过进一步地对技术现状及发展路线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存在侵权风险或是否存在重复研究的情形,从中选择确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研发方向,从而降低风险并避免重复研究。
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可以根据研发人员提供的技术方案检索竞争对手的相关专利,一方面根据检索结果进行防侵权分析,如果具有侵权风险则需要采取规避措施或者更换设计方案。
另一方面初步判断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如果具有申请专利的可能性,则可以考虑通过申请专利而实现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专利保护,当然也可以视情况进行商业秘密保护。
通过检索竞争对手的相关专利,还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遇到技术瓶颈时,能够为研发人员提供技术启示和研发思路。
在针对竞争对手的监控工作中,如果竞争对手的主要产品、主要技术或者新技术有所变化,通常会在专利申请中有轨迹可循。
此时,要及时把握技术的发展动态,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从而为企业的产品改进、技术储备、研发立项以及弯道超车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而针对竞争对手的监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监控、技术监控、专利监控和诉讼监控以及重点技术监控等,目的在于及时掌握新进行业的竞争对手信息,避免遗漏。
02 企业市场工作中的竞争对手专利分析 针对竞争对手的监控,不仅为企业的研发工作提供支持,在企业的市场工作中同样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控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状况、产业链资源、诉讼事件等信息,完成情报数据收集工作,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加工,可以掌握竞争对手更多的市场情报。
一方面,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在目标市场国家或区域的专利布局优劣情形,可以完善企业自身专利布局,除有效保护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外,还要尽可能地牵制竞争对手;还可以在产品出口时分析竞争对手的专利保护范围和法律状态,避免企业产品进入该目标市场时产生侵权纠纷。
另一方面,通过关注竞争对手的涉诉事件,针对具体的营销模式(例如展会、代理、媒体广告等)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可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通过对竞争对手详细信息的分析,形成市场宏观层面的产业调查样本,可帮助企业全面认识产业链信息、市场信息、客户群体信息及客户需求、竞争环境等市场情报,既可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目前市场信息和未来发展趋势,又可以为研发人员提供最新的市场反馈信息。
研发人员可以快速响应,及时创造出更有技术竞争优势、更能获得市场认可的优质产品。
03 企业专利战略中的竞争对手专利分析 企业的专利战略,指在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及所处行业的核心上下游环节构建完善的专利布局,从而全面保护企业创新成果,为企业后续专利运营工作提供条件。
企业可通过保护型专利布局、储备型专利布局、地域性专利布局、产品性专利布局实现不同目的。
保护型专利布局,主要针对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或产品优势进行全面完善的专利布局,尽量降低竞争对手或新进行业者进行规避设计的可能性,并争取在部分技术领域或技术方向上通过专利优势而掌握行业内更多的话语权。
储备型专利布局,指为保证企业在未来的产品换代、技术升级、产业变革中继续保持和提升市场竞争力,而围绕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技术演进态势提前进行的专利布局。
地域性专利布局,主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结合自身目前和未来的目标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确定。
专利布局的地域,首先应考虑优质客户所在地、主要竞争对手所在地和重要产品需求市场等所在国家和地区;其次要考虑主要竞争对手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这是因为本行业内的主要企业的市场灵敏性可供借鉴,而且这些市场极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产品投放区域,企业或将不可避免地与竞争对手直接发生同质化产品竞争,或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因此需要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完成专利布局来化解诉讼风险。
产品性专利布局,主要是综合考量产品的市场份额、技术成熟度、未来发展性等多因素而进行的布局。
在针对产品进行专利布局时,首先要侧重于重点产品,例如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产品,或者技术含量高、竞争优势强的产品,以及预期未来市场规模较大且能通过专利布局打击竞争对手的产品等。
其次要考虑产品的技术性,针对那些由企业率先开发而竞争对手尚未进行专利布局的产品,则可以围绕该产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专利布局,对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成熟产品,则要挖掘竞争对手的布局热点、空白点和布局漏洞等从而进行相应的布局。
再次要考虑产品的改进方向,在产品的主要技术方案已完成专利布局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考虑对整个方案中各技术点的其他实现方式、改进方式及优化方案等进行全面覆盖,尽可能地将各种规避设计纳入保护范围之内,压缩竞争对手的产品发展空间。
研发工作中的专利布局,主要是根据项目研发中产生的独创性技术,或者针对竞争对手已布局专利所进行的规避设计等角度进行。
对于新立项的研发项目,其技术方案中如果存在独创性技术,则需要围绕该技术进行全面布局,阻止竞争对手进入该领域。
如果研发中遇到了竞争对手已布局的专利,而企业能进行规避设计,且该设计方案极有可能打破竞争对手的专利壁垒的,则需要针对该规避设计进行扩大性专利布局。
企业专利战略中的竞争对手专利分析,其分析方法与研发工作和市场工作中的分析方法类似,但更侧重于在专利布局中的应用。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的灵活应用,企业在专利战略中既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竞争对手。
三 案例分析 作者曾代理过国内某企业针对国外竞争对手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专利分析项目,属于研发工作中的竞争对手专利分析范围。
下文中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分析即自该项目改编而来。
01 产品专利梳理 首先针对该竞争对手在全球范围内所申请的该产品相关专利进行了梳理(见表1)。
02 专利内容解读 竞争对手针对工业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共申请有近20项专利同族,涉及总体结构、驱动系统、感受系统、交互系统和伺服控制等技术(见图1)。
其中, 第一项专利提出了该装置的总体结构,包括三个部分(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和六个子系统(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03 专利技术分析技术发展路线 该装置的技术发展脉络在于首先提出总体构架,进一步发展到其重要系统(例如驱动系统和感受系统)改进,最终扩展到工业机器人的其它部件的改进。
该竞争对手在2012年和2013年已完成了基本结构的设计,2014年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的优化和改善、性能的提高、监测与防护。
这几项技术也有可能是该竞争对手接下来几年之内的研究重点。
其他暂时未涉及到的部件或系统,例如视觉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和环境交互系统等,可能是该竞争对手进一步布局专利的重点方向。
专利重要性分析 按照核心专利与外围专利、专用技术和通用技术对上述各项专利族进行分类(见表2)。
核心专利族指采用了较为基础和重要的技术、构成产品最为核心的技术,在后续的技术改进和发展中相对而言难以进行规避设计的专利。
外围专利相对于核心专利族而言重要程度略低,但并不意味着对其无需加以重视。
该竞争对手的工业机器人感受系统全部采用了智能传感器,而导致了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的重新设计,因此智能传感器和伺服系统相关专利属于该工业机器人的核心专利。
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讲解
开源软件倡导开放自由的开源精神,使得开源软件成为近二十年推动科技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
但是,企业在引入开源软件进行项目研发过程中,将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知识产权上的问题。
一、开源软件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一)开源软件的定义 引起业界关注“开源软件”的定义是1997年埃里克斯蒂芬雷蒙( Eric Steven Raymond)发表的一篇论文《大教堂与市集》(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他在论文中提出了“大教堂模式”和“市集模式”两种软件开发模式,前者在软件在发布后才公开源代码,由一个团队控制每个版本的开发;后者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就披露源代码,允许其他人检查和修改[2]。
其中,开源软件属于“市集模式”的软件开发方法。
开源软件也称为开放源代码软件,其特点是软件的源代码可以获取,软件的使用者在规定的许可协议下可以获得软件的部分权利,例如复制,修改和重新发布等,这样就使得开源软件能够集大家之所长,不断地改进、优化、提高质量[3]。
(二)开源软件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1。著作权(版权) 形式上,开源软件是许多开发者的协同工作成果;实质上,开源软件是汇编作品。
开源软件权利人通过许可证条款有条件的放弃一些权利,如复制、修改和重新发布,但仍享有其他权利,例如署名权等。
如果再分发的开源软件仅表达再分发作者自己的信息,但不保留原始软件开发者的信息,原始开发者的署名权就会受到损害。
2。专利 专利不同于版权的地方在于,专利要求公开技术方案,而软件的源代码不必公开。
而开源软件倡导“自由共享”,只有将源代码开放,保证软件的代码可以被所有人使用、学习和再创作,才能保证软件的持续发展。
所以,专利保护了开源软件的方法和功能,著作权保护了开源软件作品的表达。
同时,一些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中明确声明,免费授予包含在该开源软件中的专利权,但一些开放软件许可证中未明确表达这一点。
3。商标 许多开源软件都有注册商标,如Linux,Android等。
公开源代码并不代表开源软件权利人许可使用其商标。
因此,在没有得到开源软件商标权利人的许可下,不可贸然使用其商标。
4。商业秘密 开源软件涉及的技术并非全部都是公开的,其中源代码是向使用者公开的,但是类似于技术诀窍、熟练技巧、工程经验、测试分析等工程化实现技术,则往往是不公开的。
开源软件使用者如果从非正常渠道获得此类未公开的工程化实现技术,满足“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条件,要注意侵犯商业秘密的可能性。
二、开源软件许可证 (一)许可证是开源软件的一种特殊保护模式 许可证是开源软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保护模式,它通过提前签署权利与限制条款来促使开源软件正常有序的发展,它也是开源软件保护自身的核心保护方式。
另外,可以从“软件权利人是否提供源代码”和“开源软件是否附带许可证”两个基准来判断一份软件是否为开源软件。
(二)开源软件许可证实质是一种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 研究人员对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性质有不同的看法。
美国旧金山联邦地区法院在2006年的Bob Jacobsen起诉Matt Katzer案例中认定,Matt Katzer因为不披露原始代码作者Bob Jacobsen信息,没有遵守开源协议,认为这只是“违反契约”(a breach of the licensing agreement),而不是“侵犯著作权”(copyright infringement)。
但是,Bob Jacobsen不服判决,继续上诉,于2008年在联邦上诉法院成功翻案。
联邦上诉法院认定,Matt Katzer违反开源协议,即侵犯了著作权。
由此,开源软件许可证是一种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的观点被大家所接受[4]。
(三)开源软件许可证可能会附带权利不平衡条款 开源软件附带的许可证可能会附带例如权利不平衡的问题。
例如Facebook的BSD+ Patents许可协议,就是一种典型的“单边优惠协议”,大致内容是使用基于Facebook BSD+ Patents协议的开源项目的开发者,未来要是基于BSD+ Patents协议的开源项目因为专利问题与Facebook产生纠纷,那么Facebook将有权停止开发者使用该开源项目,也就是说如果开发者起诉Facebook,那么开发者所使用Facebook的开源技术开发的产品要么得停用,要么得用别的技术迁移重构,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灾难[5]。
三、许可证之外的专利风险考量 (一)使用开源软件是否意味着不会侵犯专利权 开源软件开发者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软件都开源了,软件的源代码都免费提供了,怎么还会侵犯专利权。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弄清楚,开源软件的确开放源代码了,但也只是开源软件权利人在著作权方面许可给了开发者一些权利,如复制、修改、重新发布等。
而在开源软件权利人拥有的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权利方面,没有做出相应的许可,所以开放源代码和侵犯专利权是两套权利体系下的两种情况,自然就不能将免费使用开源软件和侵犯专利权混淆为一个问题。
(二)开源软件能否申请专利 情形一,如果只是将开源软件看成:开源=代码+文档。
仅仅是将开源软件的代码和文档去申请专利,那么根据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将不会获得专利授权。
情形二,如果将开源软件理解为:为了解决新的技术问题,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达到了新的技术效果的专利技术。
这种涉及到开源软件的专利是有可能会获得授权,因为开源软件本身也是一种技术手段。
而且,在开源软件专利权利要求的撰写过程中,根据2022年修订后的审查指南规定涉及计算机程序的装置权利要求“不仅可以包括硬件,还可以包括程序”,明确“程序”可以作为装置权利要求的组成部分[6]。
对于开源软件来说,仅仅是单独的“代码或文档”是不能申请专利的,“代码或文档”会有另外的著作权来保护。
如果是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是用到了开源软件,其发明创新点不在计算机程序代码本身,那么是可以申请专利的。
(三)开源软件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专利侵权 1。站在开源软件使用者的角度看 企业在软件项目开展过程中引入开源软件,其目的是为了“不要重复造轮子”,从而节约企业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但是,企业在使用开源软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专利侵权问题。
最典型的案例是SCO公司发起的Linux专利侵权纠纷。
SCO公司是一家Unix系统开发商,因为IBM公司贡献给开源Linux操作系统的Unix组件可能侵犯SCO公司的专利权,于2003年3月8日起向IBM以及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如果SCO公司的专利侵权指控成立,那么Linux操作系统的合法性将受到质疑,而且开源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也将面临专利侵权风险[7]。
最终,SCO公司在开源软件业的强烈抵制和长期诉讼拖累下,于2007年申请破产。
2011年4月,UnXis收购SCO Group,将它更名为TSG Group。
2012年8月,TSG Group申请破产。
虽然这个案例以原告SCO公司破产而终结,但是这起诉讼提醒了以Linux代表的开源软件用户,使用开源软件会有专利侵权的风险。
除此之外,开源软件使用者还应关心是否侵犯第三方的专利权,例如微软相对于开源的安卓(Android)系统就属于第三方。
安卓(Android)系统最初由安迪·鲁宾等人开发制作[8],于2005年被Google收购后开源。
微软为了能在移动端市场分一杯羹,就利用自身拥有的基础专利收取专利许可费。
微软所拥有的基础专利例如(US6909910B2),名称为“用于管理对联系人数据库更新的方法和系统”。
其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用于更新联系人并且添加来自通信设备中的呼叫日志的新联系人的系统和方法。
包括联系人管理器,该联系人管理器能够对联系人数据库中的呼叫联系人卡片进行创建和更新,该联系人数据库具有从通信设备进行的呼叫日志中检索的信息。
2。站在开源软件所有者的角度看 开源软件所有者秉承开源精神,将软件代码公开并贡献给公众无偿使用。
但是,开源软件所有者在将软件开源时可能会遇到专利侵权问题。
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2011年大神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和所在公司ID Software准备将DOOM3引擎(ID Tech4)开源化[9],却遇到有人声称拥有引擎中某部分技术的专利。
所以,约翰?卡马克不得不推迟了源代码发布时间。
其中,阻碍约翰 卡马克准备开源专利为William Bilodeau和Michael Songy在2002年申请的一项美国专利(US6384822B1),名称为“使用阴影体积和模板缓冲区渲染阴影的方法”,其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在3D图形场景中进行实时阴影渲染的方法使用倒置的z-测试来在模板缓冲区中标记阴影区域。
在渲染场景之后呈现正面和背面阴影体多边形,并且当新z检验通过时,相应的模板缓冲器条目递增,以查看背面多边形的像素,并且当新z-检测器被传递时针对像素观看递减的正面多边形,测试通过。
对于深度(z)值大于存储的z相应深度值的像素,传递新的z检验。
然而,被人声称拥有Carmack's Revers技术的专利,实际上却是ID Software始创人之一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用自己名字冠名的技术,也是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的ID Software公司在项目进行中独立研发的算法,结果在自己的软件准备开源时被认为侵犯了专利权,无形中给ID Software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开源软件在公开时遇到这样的专利侵权风险问题时,一般的做法有:第一种是取消开源计划,违背了项目设立的初衷。
第二种是把“疑似侵犯专利”的部分去掉,然后再开源,这样会影响整个开源软件的效果。
还有第三种大神级的做法,即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做法,就是把“疑似侵犯专利”的相关技术用另外一种替代方案重新改写,然后再开源[10],这需要开源软件所有者对相关的技术非常了解,在各种技术间游走又不会遗留风险,而且增加了时间成本。
最后,站在开源软件所有者的角度看,就算开源软件中所有的代码都是开源软件所有者写的,所有的技术都是开源软件所有者研发的,但是不代表其它人不能用开源软件所有者的技术申请专利。
可以看出,开源软件公开时也会暗藏专利侵权风险。
四、开源软件专利风险规避建议 (一)使用开源软件注意知识产权风险排查 从开源软件使用者的角度讲,在使用开源软件时要注意知识产权风险排查。
具体而言,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加强对开源软件源代码的监控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加强对开源软件源代码的监控,特别是自身开源项目中已经用到的源代码和即将流入到开源项目的源代码,一旦发现有侵权风险(例如相关源代码曾经发生过专利侵权诉讼),要及时采取删除或替换措施。
2。尽早排查开源软件中的疑似侵权风险 从项目管理层面来讲,为了避免开源项目遭遇知识产权风险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企业在开源项目研发过程中,需要尽早进识产权风险排查,梳理开源项目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申请专利作为防御 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来讲,无论是开源软件许可人和被许可人,都可以在申请软件专利之后再在许可证下发布软件,同时明示免费授权给软件使用者,这样能够预防相关技术被别人申请专利,从而使自身面临知识产权风险。
4。公开软件开发思路,增加他人相关专利申请难度 从商业策略来讲,如果能够尽早在公共论坛等公众媒体公开软件的开发思想或者修改思路,就可以对相关软件技术在申请专利时增加难度,从而减小专利侵权的可能性。
(二)软件开源时注意保护商业秘密 从开源软件所有者的角度讲,在选择开源软件的源代码时,注意保护类似于技术诀窍、熟练技巧、工程经验、测试分析等商业秘密。
同时,在选择公开软件的源代码时,可以在许可证条款中明示软件涉及到的专利技术免费授予给开源软件使用者。
更多关于 萨塔两合有限公司商标撤销三年不使用行政案讲解 ,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讲解 的资讯,可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关键词: 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