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申请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国内专利 > 专利申请 >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对吗,有了科研想法或技术成果是先申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4-01 22:45:22 浏览: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对吗,有了科研想法或技术成果是先申请专利,还是先发表论文?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对吗,专利申请的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随着知识产权的发展,国家大力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很多企业在申请专利时仍然存在很多的误区,导致专利无法保护技术等情况。

1、自主研发的成果不需要申请专利 一些人认为,只要是自己研发的产品/技术,不需要经过专利申请就能获得保护,甚至认为只要在公开场合发表了,就表示拥有了该产品/技术。

可是专利权与著作权不同,著作权因作者创作作品而自动产生,不必履行登记、注册手续;而专利权是一种垄断权,是以先申请为原则的,谁先申请,专利权就授予谁。

也就是说自主研发时技术成果如果不申请专利,就无法获得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如果发明人不及时申请专利,被他人抢先申请并授权,不仅无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责任,反而还会成为被告。

2、投产后才申请专利,没成型/投产的产品无需申请专利 许多企业抱着探路的心态,未申请专利就将产品投入市场,曝光了专利成果后再进行专利权的申请。

这种做法就算将来要对侵权者进行诉讼,也极其容易被侵权者以专利申请之日技术已公开为由反驳,最终败了官司。

也有企业认为专利一定要有实际的产品,或者投入生产的工艺流程,才能申请专利。

这容易使专利处于不稳定状态,丧失专利技术的新颖性,沦为大众可使用的专利技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总而言之,专利申请的基础并非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产品,在产生切实可行的想法之前,就可以着手准备专利的申请事项。

3、专利成果改进更新不用申请专利 有些专利权人认为申请了一项或者几项专利后就能获得永久的保护,就忽视了后续的研发和申请工作。

这种一劳永逸的想法限制了专利技术的延伸与发展,更是专利保护的一个巨大的漏洞。

一成不变的专利技术是不足以应付社会的需求。

尤其是一些更新换代比较快的行业,如果没有及时跟上专利迭代的步伐,让他人对专利进行了改进,并获得了专利权,专利权人就只能拥有前一项专利的保护。

这样不仅会影响原专利价值的发挥,还会反过来限制原专利的更新换代,甚至使原专利权人沦落为侵权的一方。

4、一个产品只能申请一个专利 许多人都觉得一个产品/技术只需要申请一项专利,就可以获得全方位的保护,这是对专利的误解。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三种,保护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只要符合专利申请的要求,同一个产品完全可以同时申请多个专利,从不同角度保护自身的专利发明。

5、专利申请前不做任何检索,盲目提交 检索工作在专利申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很多创意或者思路,一旦被申请或被公开了,就无法再申请了。

在实际中,许多申请人都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的发明技术没有在市面上公开,从而在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前忽视了查新检索这一项,技术方案的新颖性无法保证,无从知晓技术方案是否被公开或公开使用过。

据国外统计数据显示,在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发明中,约90%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文献信息而获得的,真正创造性的工作仅占10%左右。

这时,专利检索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如果别人已经就某项技术方案申请过专利或者在相关文献中已经公开过,你通过检索查出来了,那也就省下了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对吗,发表论文后,能否再申请专利?


任何时间都可以申请专利,题主应该是想知道,发表论文后,由于论文中已经记载了专利申请的内容,是否会影响专利授权。

假设专利申请是具有授权前景的,简单来讲,只需要明确一个时间点即可。

发表论文,论文会有一个公开出版日,申请专利,专利会有一个申请日,只要你的论文出版日在专利申请日之后,即可能被授予专利权。

注意出版日要区别于投稿日、论文接受日等,申请日即向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的日期。

快发表论文时,可以联系专利代理机构先申请专利。

今天申请专利,提交电子申请或者邮寄申请文件就算申请专利了,明天再发表论文即可。

如果是投递到著名刊物上发表,可以先投递论文再申请专利,反正不是一投递就马上发表的。

判断专利是否失去新颖性的一个标准是:

任意人通过检索可以发现,就失去了新颖性。

比如你做了个产品,即使产品被一万个人看到了,也不构成任意人通过检索就可以发现,不丧失新颖性。

但是你如果把这个产品在互联网上公开了,那任意人就可能通过检索能发现你的产品,就失去了新颖性。

我不是专利代理人,答案仅供参考。

如有错误,欢迎网友指正。

要看你的论文什么时候出刊,还有所在刊期是什么时候,如果能确保论文所在刊期的时间晚于你申报专利的时间,那么是可以的, 否则就不行,专利会审核不通过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 论文视界·米老师:

【捷投学术】用申报专利来替代普刊发表?错!专利比发普刊难! 专利申请前发表论文对专利申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而申请专利并不影响申请后论文的发表。

从专利新颖性的角度考虑,慎重选择论文发表的时间,确保申请专利在先论文发表在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做,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才不受影响,使得科研论文成果得到著作权和专利权的双重保护。

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专利应当有新颖性,所申请的专利内容已经在论文中有明确的表述,并且公开发表的,不符合专利授权的条件。

论文发表在前,就说明论文已经属于现有技术,在专利申请日之前的所有技术都视为现有技术,如果想要申请专利,就需要在论文已经表述的内容基础上发掘新的创新点,以此作为申请专利的创新点。

论文发表之后,作者只能享有著作权,这项权利无法阻止他人免费使用自己的技术。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对吗,有了科研想法或技术成果是先申请专利,还是先发表论文?


有了科研想法或技术成果是先申请专利?还是先发表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统计显示,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

我国有320多万名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世界第19位。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我国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数量不断上升,但原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事实上,我国的许多高校和科研工作者在不断探求科研问题的同时,往往过于注重发表学术论文,而忽略在第一时间进行专利的申请。

然而,学术论文与专利不论从撰写还是审查方面都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这也导致许多科研工作者不能明晰二者的区别,致使在实质审查进行意见答复时由于公开不充分、不是专利法保护主体等各种原因使自己处于被动。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保护。

众所周知我国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下文中提到的专利均指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此外,文中所涉及的例子并不绝对严谨、全面,但会有助于各位读者理解,也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首先看一下概念上的辨析,根据我国现行国标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对学术论文的定义: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我国的《专利法》规定: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1,专利和论文保护客体的不同 专利的保护客体为技术方案,而学术论文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包括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总结某领域的研究进展等等,这些内容或许可以形成非常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在著名期刊上,但并不是专利法保护的范围,因为这些内容并不是某种技术方案。

而且,大家也知道《专利法》规定下列5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而以上五个研究方向恰恰是科研工作的研究热点,即使所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但是由于属于这五种不授予专利权的范围而不被授予专利。

2,结构安排不同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对吗,有了科研想法或技术成果是先申请专利,还是先发表论文?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对吗,有了科研想法或技术成果是先申请专利,还是先发表论文?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关键词: 申请专利 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