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申请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国内专利 > 专利申请 >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应该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3-04-01 22:45:28 浏览:


今天,乐知网小编 给大家分享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应该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应该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


学术论文的发表要具有创新性,而专利的授权又需要满足新颖性和创造性,这导致许多科研工作者不能明晰二者的区别,对同一研究成果究竟应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心存疑惑, 疑惑的点主要有两个:

一、先发表论文是否会破坏在后提交的专利的新颖性?二、先申请专利是否会影响在后投稿的论文的创新性? 一、先发表论文是否会破坏在后提交的专利的新颖性? 专利的新颖性 是指 :

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 (含申请日) 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现有技术 是指:

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现有技术包括在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在国内外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从以上概念即可看出,同一技术方案,只要被先发表的论文所记载就变成了现有技术(与论文作者和专利发明人是否为同一人无关),大概率下会影响到在后提交的专利的新颖性。

为什么说是大概率呢? 因为《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给出了一个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一) 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二) 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三) 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学术论文都是发表在期刊上的,期刊并不在以上条件之内,其次,提出“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的专利需要在申请日起2个月内提交证明材料。

该证明材料应当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组织会议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出具,且需注明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会议的名称以及该发明创造发表的日期、形式和内容,并加盖公章。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应该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


学术论文的发表要具有创新性,而专利的授权又需要满足新颖性和创造性,这导致许多科研工作者不能明晰二者的区别,对同一研究成果究竟应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心存疑惑,疑惑的点主要有两个:

先发表论文是否会破坏在后提交的专利的新颖性? 先申请专利是否会影响在后投稿的论文的创新性? 一、先发表论文是否会破坏在后提交的专利的新颖性? 专利的新颖性是指:

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是指:

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现有技术包括在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在国内外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从以上概念即可看出,同一技术方案,只要被先发表的论文所记载就变成了现有技术(与论文作者和专利发明人是否为同一人无关),大概率下会影响到在后提交的专利的新颖性。

为什么说是大概率呢?因为《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给出了一个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一) 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二) 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三) 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学术论文都是发表在期刊上的,期刊并不在以上条件之内。

二、先申请专利是否会影响在后投稿的论文的创新性?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专利和学术论文所保护的客体。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采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

先专利后论文!


近期发现大家普遍面临这样一个困惑:

有了科研想法或技术成果是先申请专利,还是先发表论文? 张鹏18092893459 铭一集团陕西一公司---高级知识产权顾问 梦想从这里起航!------铭一(中国)知识产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统计显示,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

我国有320多万名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世界第19位。

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领域的投入,我国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数量不断上升,但原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事实上,我国的许多高校和科研工作者在不断探求科研问题的同时,往往过于注重发表学术论文,而忽略在第一时间进行专利的申请。

然而,学术论文与专利不论从撰写还是审查方面都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这也导致许多科研工作者不能明晰二者的区别,致使在实质审查进行意见答复时由于公开不充分、不是专利法保护主体等各种原因使自己处于被动。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保护。

众所周知我国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下文中提到的专利均指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此外,文中所涉及的例子并不绝对严谨、全面,但会有助于各位读者理解,也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首先看一下概念上的辨析,根据我国现行国标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对学术论文的定义: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我国的《专利法》规定: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1,专利和论文保护客体的不同 专利的保护客体为技术方案,而学术论文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包括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总结某领域的研究进展等等,这些内容或许可以形成非常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在著名期刊上,但并不是专利法保护的范围,因为这些内容并不是某种技术方案。

而且,大家也知道《专利法》规定下列5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应该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取得研究成果后应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应该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 的资讯,可以咨询 乐知网。


关键词: 如何申请专利 专利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