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停征和调整部分专利收费,详情参阅资讯中心公告

专利申请

当前位置:专利申请 > 国内专利 > 专利申请 >

专利预审递交文件制作方法技巧,颗粒过滤器技术专利现状探究

专利代理 发布时间:2024-03-20 13:41:38 浏览:



今天,乐知网律师 给大家分享: 专利预审递交文件制作方法技巧,颗粒过滤器技术专利现状。



专利预审递交文件制作方法技巧


专利预审制度是一种针对特定地区、特定技术领域、特定申请人开展的专利加快制度。

通常,走了预审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周期可以缩短至几个月。

目前,全国已经批准和建设了31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这些单位均可以办理,名单经常会更新和增加,感兴趣的企业可以定期关注。

在办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保护中心所对应的技术领域。

以向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递交预审案件为例,办理的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首页,根据提示要求,上传“CPC电子申请文件”(XML格式)、“预审资质文件”(下载模板填写)及其他文件(非必交项),并填写所属领域及专利分类号等信息后提交审核。

第二步,制作符合专利申请预审要求的专利申请文件,专利申请预审要求提交XML格式的专利申请文件,需要使用电子申请(CPC)客户端制作,具体步骤如下:

打开电子申请客户端,编辑新申请案件。

选择申请专利中的发明、新型、外观之一,进入案件编辑界面编辑,分别进入请求书、说明书、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摘要等部分,进行编辑(文字可以录入或粘贴,附图以新增方式加入,不要复制粘贴),每个文件编辑完成后,都需要单独点击保存。

文件编辑完成后,点击案卷管理→案卷导出,或点击导出→导出案卷,将申请文件压缩包导出。

在导出申请文件压缩包后,需要对申请文件压缩包进行格式校验,通过依次打开每一个子文件夹,核验文件可以正常打开并显示,确保各子文件夹中都同时包含xml和doc两种格式的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提交预审申请的申请文件的说明书附图或公式会存在无法显示的问题,此时建议在电子申请客户端将出现错误的说明书附图文件夹或说明书文件夹整体删除,再新建,将说明书附图通过新增的方式加进去(不要复制粘贴附图),每个图片或公式都单独编辑保存,确保保存成功后再传下一个图片或公式,最后导出压缩包,检查图片或公式可以显示,且其它申请文件均满足要求后,再提交预审。

而因制图软件导致图片格式不能满足申请文件要求的,建议在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中另存图片,再在电子申请客户端中以新增方式加入说明书附图文件中。

在制作预审文件时,之所以需要提交XML格式文件,是因为中国专利申请采用XML技术处理,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专利申请文件后,首先进入文件代码化流程,即将专利申请内容从纸件形式或者MS-WORD、PDF、TIFF、JPG等格式形式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取出来,转换成符合ZC0012.3-2012标准的XML格式的文件。

所以,提交XML格式文件是最快完成代码化流程的方法。

为了缩短专利审查周期,以及配合保护中心对于正式提交文件与预审申请文件一致性检查要求,预审申请需要提交XML格式文件。

但是,在正常制作XML格式文件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中存在公式的情况,而该公式可能由于转化为XML格式文件,导致以图片的形式插入在word文档中,造成与同一行所显示的文字无法对齐或不清楚的情况。

此时,可以将原始文档中记载的公式编辑器的内容替换为通过截图软件对该公式编辑器的内容进行截图,将截图所得到的图片作为公式输入,以解决上述显示不清楚的问题。

对于全文中出现的例如“α”、“β”等字母,可以考虑采用输入法直接进行输入,以“α”为例,可通过输入“阿尔法”,从备选列表中直接进行字符输入,尽量不使用公式编辑器或符号中的字符,以避免公式无法在XML格式文件中正常显示。

此外,还可考虑将插入公式的所在行的行距调整为单倍行距或者24磅固定值,来避免公式以图片的形式无法在XML格式文件中正常显示的问题。

对于XML格式文件中的说明书附图部分,需要对说明书附图进行仔细筛查,避免说明书附图中出现无关的白色线条或者灰色线条,一般如果说明书附图是通过对visio图片进行截图得到时,可能会将visio的底图标线也部分截入,而对于预审案件而言,上述白色线条或者灰色线条在递交核查时,不易被发现,需要仔细筛查,避免预审审查员基于上述内容下发补正。

例, 上述浅灰色线条,在XML格式文件制作时,是极其不易被发现的,因此,还需代理人在制作完成后,对于每一幅截图均进行仔细核查。

第三步,提交专利申请预审请求后查看预审进度信息,查看预审阶段的通知书,预审保护中心受理专利申请预审案件后,会根据案件预审情况,发出相应的通知书。

第四步,如收到《预审意见通知书》,需要针对通知书内容进行答复。

第五步,如收到《预审合格通知书》,可按通知书要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并及时缴纳申请阶段相关费用。

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专利申请提交和缴费后,需在规定期限内向北京保护中心反馈专利申请信息。


颗粒过滤器技术专利现状探究


相关数据显示,北京空气污染中的PM2.5有31%是由机动车燃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这其中又以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排放危害最为突出,而减少颗粒物排放的最有效、最直接方法就是加装颗粒过滤器(DPF)。

有试验表明,颗粒过滤器能够有效净化排气中90%的颗粒,可见该技术对PM2.5防治的重要性。

据悉,美国和欧洲均已将该技术作为柴油动力车辆的标准配置,而国内未来也要进一步提高排放管控的力度,甚至一定程度上强制推行加装颗粒过滤器装置。

然而,目前国内在颗粒过滤器技术方面的研发尚未得到实质性进展,国外大公司在颗粒过滤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拥有技术优势,并通过专利布局,形成专利壁垒,限制竞争对手。

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分析目前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申请数量占优 笔者经过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发现,1986年至2014年间,针对颗粒过滤器技术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共有1519件,其中,国内申请人共提交了492件专利申请,占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32.39%。

2000年以前,有关颗粒过滤器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量较少,每年的申请量保持在个位数;2000年至2007年期间,在华专利申请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2007年专利申请量高达137件,2007年以后每年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125件左右;而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从2007年开始呈现了快速的增长,2007年之前提交的年专利申请量只有15件左右,而2013年国内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达到98件。

不难看出,国内申请人在颗粒过滤器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关于颗粒过滤器提交的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外公司来华申请量的增长速度。

从颗粒过滤器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人的主要分布来看,申请来源地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申请人,申请量为492件,占申请总量的32.39%;其次是日本、美国和德国的申请人,其在华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总计845件,占申请总量的55.63%,这也反映了上述国家的颗粒过滤器相关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在颗粒过滤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中有9个为国外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并列第十位。

申请量排名前五位的申请人依次是揖斐电株式会社(IBIDEN)、康宁公司(CORNING)、日本碍子株式会社(NGK)、埃米泰克(EMITEC)和通用汽车,它们均为国际知名的汽车尾气处理公司或汽车公司,其研发、应用以及市场化能力均在国际市场上名列前茅,这也反映了国外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和主导地位。

而从国内的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排名来看,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华音陶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平原滤清器、清华大学,整体申请量相对国外公司较少,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颗粒过滤器的整体结构、过滤材质等方面。

国外研发占据主导 对于国外来华提交专利申请的重点公司,其申请的专利方向代表了国际上对颗粒过滤器研发的主导方向,因而探究其重点研究方向,可以对国内企业和研究单位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揖斐电株式会社、康宁公司、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埃米泰克4家公司均针对过滤基体的结构、材料和参数进行了专利布局。

此外,揖斐电株式会社还对过滤基体的支撑和密封、过滤器的压差检测方法提交一些改进技术专利申请;康宁公司针对堇青石材料及结构、防堵塞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埃米泰克对颗粒过滤器的蜂窝体内的传感器的定位及探测方法和蜂窝体的连接关系方面提交了专利申请;而通用汽车主要对颗粒过滤器的电加热再生方法、监测颗粒过滤器的方法及颗粒过滤器的连接关系进行了研究。

借鉴成熟国家经验 综上,笔者认为,国内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一方面应该及时跟进和吸收国外公司已公开的技术,针对中国现有油品优化过滤基体结构、材质和参数等,绕开国外专利技术壁垒,开发出适合中国的高效能颗粒过滤器;另一方面加强对过滤器实时监测方法及再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推进颗粒过滤器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进而减小柴油机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颗粒过滤器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相对成熟,这些装置在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被强制安装运行已久,并取得了显著的减排降污成效。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推进颗粒过滤器以及相关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应用。


TESLA的全球专利布局讲解


在搅动欧美汽车业后,电动车制造者颠覆者TESLA高调入华。

据悉,中国第一批以“心动价”73.4万元订购的Model S将于3月份交车,TESLA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传统车相比,特斯拉没有发动机,也没有传统的传动设备,特斯拉采用的是松下提供的已知的18650钴酸锂电池,利用8000块电池单元并联的电池组,来为TESLA提供充足的动力。

特斯拉拥有哪些先进技术,其专利布局又是怎样的呢,尤其是其核心技术电池又拥有哪些重要的技术布局呢?文章以专利申请人Tesla Motors入手,研究了Tesla Motors公司的整体布局宏观趋势,并且从微观角度研究了2012年以来申请的电池相关技术,为大家解读。

1。 Tesla Motors专利申请的总体趋势 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Tesla Motors除了将互联网基因引入汽车行业实现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外,同样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全球申请量截至目前为止为286个专利族(不同国家申请的相同主题的专利为一个专利族)。

图1 示出了Tesla Motors的申请年度趋势图。

从整体申请趋势上看,从2006年开始,Tesla Motors的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注:2013年申请的专利尚未完全公开),预计其专利申请量仍将继续增长。

2。 Tesla Motors专利申请的国别地区布局 Tesla Motors的Model S已经在美国、欧洲上市,同样其专利申请也覆盖到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其目标市场众多。

从图2中看出,布局最多的分别是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中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EP和WO申请分别占到第二位和第四位,显示欧洲专利申请(EP)和国际专利申请(WO)是Tesla Motors的重要申请模式,即申请模式主要是走统一的欧洲申请之后进入欧盟各国,以及走国际专利申请之后进入全球各国的申请模式。

3。 Tesla Motors专利申请的总体技术布局 Tesla Motors的主要专利申请布局在美国,北京以美国专利分类号(UC)入手,了解其布局的技术重点。

排名靠前的专利申请的技术分别是涉及电池的热交换功能的技术(429120)、涉及电池的热监控的技术(320220 )、涉及车载电池充电的技术(320220 )以及电动车的控制、导航技术等(701022 )。

可以看出,Tesla Motors的专利布局重点是电池的热相关技术、电池的充电技术等。

4。 Tesla Motors电池技术最新布局电池相关技术是Tesla Motors的核心技术,为了进一步解密Tesla Motors在电池方面的最新专利申请,北京研究了自从2012年以来的Tesla Motors的电池方面的专利申请,并进行了如下的微观解读:4.1 电池的类型选用通过研究发现,Tesla除了采用传统的锂电池外,另外采用了金属空气电池。

Tesla Motors公司最新专利(US)显示,其已经在汽车电池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专利US201301875,US20130181511A1描述了电池由锂离子和金属空气电池构成,充一次电可以让汽车行驶距离达400英里(约合650公里)。

4.2电池的技术构成 除了上述电池类型以外,进一步研究了Tesla Motors的电池技术的分布,如图4的中图显示,电池技术主要集中在如上所示的四个部分:电池安全、电池的热量管理、电池的充电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电能管理)。

电动车中较为核心技术是电池安全技术,2013年Tesla 的Model S接连发生了起火事故,一度曾对其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Tesla对于电池安全技术是最为关注的。

此外,Tesla 的电池技术与其余电动车企业的电池技术相比采用的是大量的小电池的并联,而采用如此众多密集的小电池,如何进行热量管理同样也成为Tesla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如该图所示,Tesla的电池安全技术涉及到了故障(检测)、防爆、除湿、热失控、自动电控安全和机械结构安全等各项安全技术手段。

如该图所示,热量管理技术涉及到了(液体)冷却剂制冷、热传导制冷等冷却电池的技术,同时涉及到了电池间隔、电池仓隔热、电池封装等各项技术手段。

4.3细分技术详解
该图从电池安全、电池的热量管理、电池的充电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等四个的技术入手,进一步研究各个技术下面的细分技术以及该细分技术的典型性创新方案。

4.3。1电池类型金属空气电池是化学电池的一种,构造原理与干电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它的氧化剂取自空气中的氧。

相对于锂电池具有电池能量密度大等优点。

除了使用锂电池以外,Tesla 的技术首先提出单独采用金属空气电池。

之后,进一步研发提出,采用金属空气电池和锂电池共同驱动电动车。

在采用金属空气电池和锂电池共同驱动电动车时,金属空气电池或者用于给锂电池进行充电或者与锂电池共同用作动力源,从而将二种电池的优点结合在一起。

4.3。2 电池安全技术电池起火的原因有很多,不过终结原因都是电池热失控。

所谓电池热失控是是电池故障的一种整体性表现,发生在电池内部的可能是被挤压、穿刺或过度充电。

电池安全技术提出多个针对热失控发生情况下的安全手段,例如包括在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的一些安全手段,包括:包括提供集成的排气组件, 从电池中排出的气体有控制地耗散出去;提供热失控专用通风口;预先提供失控专用排出通道。

此外,为了防止电池受到撞击,提出了设置在电池包之下的防弹保护盾,以对电池包实施安全保护。

进一步地还提出针对汽车发生撞击时,自动将电池包和动力系统断开的方案以及针对电池包的吸收冲击载荷的电池舱的防撞件,以在撞击时预防电池受到冲击发生起火事故。

此外,从自动控制的角度针对电池提出了各种故障检测识别,以预先识别风险确保安全的方案,例如监测电池的充电中断、监测短路、监测热事件、监测电池的失效等。

4.3。3 热量管理由于Tesla 的电池技术采用如此众多密集的小电池,因此,这些小电池之间的组装和排列非常重要,应确保电池之间有足够的间距隔离热量从而防止电池之间的热失控的连锁反应。

因此首先确保电池之间的间隔是Tesla的热量管理的一个重点。

Tesla提出采用一种刚性间隔件和安装支架共同使用,将电池间的距离保持为最小的同时能够实现有效的热量隔离。

同时提出一种电池安装结构,电池安装结构可以将众多小电池安装为可避免电池间的冷凝腐蚀。

为了及时排出电池产生的巨大的热量,Tesla 的电池热管理技术利用了热传导、冷却剂回路制冷等各种手段。

热传导技术利用导电导热的突片,与电池电极热耦合,通过热界面层连接到温控板,进一步连接到外部温度控制系统。

Tesla还采用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制冷系统、以及与电池包连接和热交换器热耦合的冷却剂回路。

同样,为了电池仓和驾驶舱之间的隔热,提出在二者之间即电池仓的上侧设置多层设计的隔热板。

4.3。4 能量管理能量(电能)管理技术涉及一种在标准模式和电池生命模式下的电池,在电池生命模式下,可以选择强调电池健康状况的运行和充电参数。

同时,利用自放电功能对高能量的电池包进行能量管理的方案。

此外,提供一种维护单元,可以在多机制下对电池进行充电放电。

4.3。5 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可以确保电池及时充电,实现较大航程。

Tesla 的技术提出不同模式下的充电速率的选择以及自动根据参数优化充电速率等智能手段。

通过对于Tesla Motors的专利布局的宏观和微观解密,对于特斯拉的技术创新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上述专利布局分析,可以看出,Tesla Motors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而正是通过上述核心技术,可以实现在电池本身未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实现利用传统多个小电池的并联技术进行大动力的驱动。

此外,利用电池管理系统,有利地支持了利用PAD对于汽车的智能操控,在市场上获得了爱好高科技和爱好环保人士的青睐。

Tesla的电动车已进入中国市场,电动车市场也借机引来一个巨大的新的机会,从专利布局的角度而言,Tesla Motors已经先行就其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进行了相对全面布局,预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专利通过PCT途径进入中国,相关企业应当及时关注在电动车领域的专利布局,不仅仅在电池本身而且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进行专利布局,为赢得未来市场提供良好的支撑。


更多关于 专利预审递交文件制作方法技巧,颗粒过滤器技术专利现状 的资讯,可咨询 乐知网。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关键词: 专利申请 专利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