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中国专利
乐知网小编为专利申请的人介绍一下知识产权领域中,狙击中国专利
专利制度,有人把它视为守护发明、鼓励创新的摇篮;也有人视之为排挤竞争对手、压制创新的大棒,借助现代社会庞杂的法律体系,企业可以通过一纸专利诉状,终结一场商战。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开始在更多行业与专利巨头们发生了遭遇战。
华为VS思科,2003年1月24日,一份多达77页的诉状,被思科递上了美国德州联邦法院,指控华为非法侵犯思科知识产权,包括非法抄袭、盗用源代码和商业机密、不正当竞争等21项罪名。
对彼时的思科来说,这是一场志在必得的战役,钱伯斯决定将价格战升维至专利战,佐以1.5亿美金展开公关战,誓要把华为一举踢出北美市场。
思科在前期舆论中取得了压倒性优势,谙熟公关运作的思科,总能第一时间将法庭对华为不利的消息通过全球近百位新闻发言人公布给媒体,并警告客户不要购买华为的产品。
经此一役,华为彻头彻尾地认识到了专利的威力。
2004年10月,官司结束不到3个月,华为成立海思公司,做自研核心器件,哪怕只是备胎。将每年10%的销售额拨付研发经费,也被早早写入《华为基本法》。
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显示,华为的专利申请量高达5405件,位居全球第一,超过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申请量总和。
专利流氓的无差别攻击,他们手握数十亿美元资金,在美国成立众多科技、专利公司,主要针对中国、日本企业发起专利战。
2013年,专利流氓Blue Spike盯上了小米,小米怎么也没料到,来到海外的第一战,不是来自友商,而是“专利流氓”。
2014年,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专利侵权,禁售,为此小米付出了“每台手机向法院预缴100印度卢比”的条件,获得了临时解禁。
你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专利布局,可以简单概括为:先抢地盘,再收保护费。
在国内,很多企业看重短期效益,专门组建知识产权部门的很少,更不用说像华为这样砸钱养备胎的企业。
许多专利在发明之初,就连申请人都不能定义其价值。
海蒂·拉玛早在1940年代就申请了跳频技术的专利,直到后来高通以此起家,研发出了CDMA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人们才缓过神来,尊称她为CDMA之母,这距离她发明这项专利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正是因为天才级的专利可遇不可求,新一代的企业才要提倡极客精神,鼓励人才尽可能多地将发明创造专利化。
时至今日,世界工业的核心格局依然是:美国专利,中国制造。世界最大的工厂体系在中国,但产品的知识产权,大量在美国。
工业世界里,最核心的东西不是技术,而是标准。
美国之所以拥有首屈一指的专利标准,还在于大量人才的投入。
华为成立天才少年计划高薪养人、腾讯设立诸多独立的前沿实验室,某种程度上都是追随贝尔实验室的脚步,为科研创新留出空间。
(乐知网- 领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聚焦 专利申请,商标注册 业务)
更多专利申请,商标注册问题,欢迎咨询
TEL 182-1095-8705